告别坐着跑,学会送髋,让你跑步技能跃升一级

查看: 100| 时间: 2025-04-24 07:36:18

我们经常说:跑步就是迈开腿,让两条腿朝前走。


实际上,这个说法就是典型的大腿发力带动小腿,看起来就像坐着跑,很多业余跑者就是这样的跑法(也就是跑姿不舒展、比较费力而已,倒也不会受伤)。


当“送髋”技术提法出现时,很多人又认为,这是高手、是配速5分以内才能学习的技术。


事实上,对于有良好跑步基础,过去1-2年都在规律训练的跑者,如果你想提升成绩;或是5分以内配速的跑者,都可以进行送髋技术的学习。

△髋发力与腰有关系,如果能像竞走选手一样有了腰用力的感觉,离髋发力也不远了。


因为送髋做好,不仅能让你拥有更大的步幅;还能让身体实现前倾,可以利用身体重力推动朝前跑,起到节省体力的作用,也就等于提升了体力储备。


送髋做好,跑得更远、更快,都有了保证。


// 什么是髋关节?

解剖上所说的髋关节,和我们平时所说的胯是不同的,解剖中的髋关节主要由股骨的股骨头和髋骨的髋臼构成的,通俗来说就是,把大腿骨和骨盆连在一起的关节。

看解剖图,上图中画红圈的就是大腿骨和骨盆相连接的地方,也就是髋关节。


髋关节支撑着人体上半身,又主导下肢活动,在身体中部,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。图中画绿线的区域是大腿根部和下腹部相连的地方,叫腹股沟。


// 如何找到自己的髋关节?

站立位,把手掌覆盖在一侧腹股沟的位置,然后同侧腿屈膝上抬,也就是把大腿骨向上抬,覆盖在腹股沟上的手掌,就能够明显感觉到大腿骨在上下运动,而骨盆是不动的。

那个连接点就是髋关节的位置。


// 髋关节——跑步承上启下的铰链

首先我们要清楚,跑步是一项运动在于下肢发力,带动全身的运动。


在跑步时,下肢通过臀部肌肉、大腿肌肉、小腿肌肉的交替协调收缩,起到支撑、传递力量和缓冲的作用,不断重复蹬腿摆腿动作。


上肢通过摆臂主要发挥维持平衡及动力辅助的作用;而核心(躯干)在跑步时保持收紧稳定状态,目的是为下肢蹬地摆腿和上肢摆臂提供有力支撑,是整个动力链的源头。

可以看出,跑步过程中,承上启下的铰链,就是髋关节。髋关节是连接躯干与下肢的唯一关节,对躯干和下肢的协调发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。


跑步时躯干稳定,下肢摆腿就可以理解为是以髋关节为中心,下肢完成抬腿迈步和蹬地后摆动作。


只有髋关节这个“铰链”强大了,躯干这个火车头才可以带动腿部,提高跑步时蹬腿摆腿能力。下肢形成系统运作,不仅省力,而且高效。


// 跑步中如何学会用髋发力?

很多入门跑者跑步时以大腿带动髋的动作是错误的。

不是在跑步中有意识的抬高大腿就可以。正确的技术是,以髋为轴,核心发力,来带动腿。

要学会“送髋”,也就是后蹬腿进行充分伸髋(蹬伸)的同时,前摆的腿充分屈髋(抬起)。除了送出去,还要学会收回来。


在蹬出去之后依靠臀部、背部、大腿后侧的力量把腿收回来,避免“拖步子”,这样才能保证高步频和较短的着地时间。


用髋发力,你的核心力量可以主动地带动你的下肢,与下肢力量叠加形成合力,发力集中、协调而流畅。


// 髋部力量?其实还是核心力量

提到用髋发力,可能大家会首先想到“髋部力量”。


但准确来说,“髋部力量”是不存在的,从上面解剖图我们就可以看出,髋是一个关节而不是肌群,没有肌肉也就无从谈力量。


髋关节功能包括了大腿前屈、后伸、外展、内收。每个动作的发力位置分别位于髋部的前方、后方、外侧和内侧,这就包含了我们庞大的伸髋肌群、臀大肌、臀中肌、髋前部屈髋肌等,很多核心训练已经包含这些肌肉群的训练。


比如以下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动作:

我们针对髋发力的训练,除了室内的核心力量训练,更应在场外的专项动态训练里找准发力感觉。


// 送髋三步训练

1、 行进大弓箭步


,时长00:01

注意:核心锁住力量,落地后身体不要上下起伏,前群与髋的灵活性、上下肢协调力。


2、 行进中抬腿下拨地


,时长00:03

注意事项:上下身躯保持一直,抬腿摆臂同时发生,主要锻炼跑动中的抬腿下拨能力,和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。


3、 行进中快速交换练习

注意事项:动作保持在空中交换,形成剪刀效应,主要锻炼行进中连续快速抬腿能力,快速交换的意识和神经反应。


只有经常反复地练习,发展髋关节肌群的力量性、灵活性和柔韧性,才能在跑动中助力送髋动作的形成,跑得更快、更轻松。


“魔鬼藏在细节里”,需要多练多感悟。这样,就会练着练着,某一天,你就突然真正掌握了“送髋”技能,从而实现跑步技能的阶段性提升!


上一篇:跑步:学会“送髋”很关键 下一篇:如何越跑越轻松?“重力跑”了解一下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美男健身 琼ICP备2024039176号-24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