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人认为,在跑步时感到疲劳应该立即停下来休息,这样可以避免受伤或过度疲劳。他们认为,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,因此不应为了追求成绩而冒险。
另一方面,也有一些人认为,跑步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运动,如果总是因为一点疲劳就停下来,很难取得长期的进步。他们认为,通过逐渐适应运动量,身体的耐力将会得到提高,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长时间的跑步。
老王认为,对于刚开始跑步的人,即使只能跑1-2公里就会感到疲惫,也应该坚持一下,再跑500米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只有通过坚持不懈地锻炼心肺功能和跑步耐力,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运动水平。如果每次只跑短距离且一感到疲惫就放弃,那么能力将无法取得进步,停留在原地。为了获得更好的锻炼效果,咬牙坚持是非常重要的。
当你感到疲劳时,可以尝试降低速度来增加跑步距离。通过放慢速度并尽量延长跑步距离,可以减轻疲劳感。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些磨人,但它确实能够提高你的耐力水平。
当然,个人身体状况应是跑步时考虑的重要因素,我也不建议强行完成一段距离。如果身体感到不适,还是要停下来休息。
如果你已经是一名有一定经验的跑者,单次跑量在5公里以上,感到疲劳时,是否应该继续坚持呢?这取决于你的跑步目标。如果你是以健康为主要目的,每次5公里以上的跑步时间超过半小时,已经可以达到锻炼效果,累了就可以不必坚持。但如果你以挑战更远的跑步距离或积累更高的跑量为目标,可以考虑继续坚持一段距离,以提升自己的最大耐力。这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身体状况来适当调整。
长距离跑步需要跑者具备心肺能力、肌肉耐力等方面的能力。无论是挑战半马还是全马,都需要跑者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,以达到单次跑完长距离的能力。
需要特别强调的是,所有的“坚持”都需要建立在一个健康的基础上。在进行运动时,应以身体感受为标准,不能偷懒,也不能强行超负荷运动。若不注意,可能会出现不可预计的后果。
经常跑马的人都有过“撞墙”的经历,无论是在半程马拉松还是全程马拉松的比赛中,跑到特定的距离,半程是15公里,全程是30公里的时候,身体和心理都会达到极限,感到异常疲惫。
在这个时候,放弃的念头很容易出现,而坚持成为了唯一的信念:只要坚持到底,终点就在前方!最终,内心的坚持战胜了放弃的理由,成功跑到了终点。这时,我们可能会为自己的坚持和毅力感动得热泪盈眶。
马拉松比赛中,除了身体素质和技能,精神力量同样重要。坚持不懈、不放弃的信念是马拉松精神的核心。只有克服极点和放弃的念头,才能真正体验到完成比赛的喜悦和成就感。这种体验难以言传。
但是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半程马拉松,跑到距离终点还有两三公里的地方,身体已经感到疲惫,但还是想再努力一下,跑出更好的成绩。突然,路边的志愿者大声喊道:“终点处有人晕倒,急救员马上到!”我一听,内心大为震惊,之前就听过有些跑步选手在比赛中突然昏倒的报道,没想到这次真实发生在了我眼前。
我逐渐减慢了步伐,不再想着追求成绩。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:为什么要跑步?跑步的目的是什么?是为了健康吗?然而,每年都会有人倒在跑道上,甚至在到达终点前倒下。我的一个朋友曾经每年都会参加马拉松比赛,后来她逐渐不再参加,但仍然会每周定期进行长跑训练。当我询问她为什么不再参加马拉松时,她的回答是:“马拉松每年都有,但生命只有一次。”
近年来,参加跑步的人数逐年增加,显示出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。然而,有许多人在跑步过程中忘记了初心,不顾身体的“坚持”其实是对身体无谓的损耗。任何的“坚持”都必须倾听身体的声音,关注身体的状况,才能真正达到健康的目的。
所以,老王一直倡导的安全坚持原则是“10%原则”。这是一条基本的训练原则,主要目的是避免训练过度,保障跑者的身体健康。该原则最早由跑者世界第一代编辑、出版过三本女性跑步书籍的Joan Ullyot博士提出。
他认为每周增加的距离应避免超过上周的10%,对于新手跑者来说,更要注意训练的强度和总量。这个原则主要强调训练应该逐步进行,不能急于求成,否则只会事倍功半。
在一定范围内,坚持并逐渐增加跑步量通常是安全的。例如,如果你通常每次跑5公里,那么在增加500米的距离时,基本上是安全的增量。因此,只要保持适度的增加,而不是过度增加,你的跑步能力一定会得到稳步提高!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美男健身 琼ICP备2024039176号-24